欢迎访问宜昌市点军区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法官手记 | “百分之一的希望,藏在细微表情里”

2025-09-09 17:18
来源: 本院
    浏览: 158

又一份判决书即将发出。我看着那十几万元的赔偿数额,心情沉重——这笔钱对任何一个普通家庭都不是小数目。


案件的双方,是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小曹与年近七旬的老人周某。这起看似普通的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却关系到两个本不富裕家庭的方方面面。


“法官,当晚他在路中间行走,根本没受伤!现在突然说是我造成的伤残,我要求对关联性和伤残等级重新鉴定!”小曹情绪激动,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我的伤不是你撞的,难道还讹你不成?”周某皱纹遍布的脸上写满了委屈与无奈。


庭审结束时,我注意到小曹偷偷抹了下眼角,而周某用颤抖的手一直按着膝部,每一步都走得艰难。这一幕,让我久久无法移开视线。


就在宣判前一刻,我脑海中突然闪现一个念头——再试一次。


“老人家,您还记得那天晚上下雨吗?”


“记得,地很滑,光线也很差...”周某缓缓回忆起那夜的画面,“我当时还用手机打着灯。”


“小曹,你说你当时正要去接孩子放学?”


“是啊,赶时间...”小曹的声音低了下来,“孩子在校门口等了半个多小时,我心里着急,车速可能快了些。”


图片


这两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让我看到了调解的突破口。很多时候,真正的症结,不在事实本身,而在法庭之外那些未被说出口的焦虑与牵挂。


我抓住这个契机,分别与双方进行了电话长谈。


对小曹,我没有急着讲法律,而是先问他孩子多大了、上下学谁接送,再慢慢帮他细算这场官司可能耗去的时间、金钱,以及未来数年可能压在他肩上的执行压力。


电话那端,他沉默了很久,最后传来一声几乎听不见的叹息。


对老人周某的儿子,我一边肯定他对父亲的孝心,一边讲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条款,耐心解释由于事发后双方均未报警造成事故责任难以认定的法律后果。


他起初语气很冲,后来也逐渐缓和下来。


经过数小时推心置腹的交流,双方最终赶到法庭达成和解:小曹当场说服其家人向周某支付了八万元,并深深向老人家鞠了一躬:“对不起,那天我太着急了。”


周某的儿子拍了拍小曹的肩膀,轻声说:“以后骑车慢点,你也有家人要照顾。”


签字时,小曹如释重负:“谢谢法官,我这几天因为这事都睡不踏实。”周某的儿子也松了口气:“解决了就好,老人也能安心养伤了。”


看着他们并肩走出法庭的背影,我轻轻合上卷宗,心中满是欣慰。


有时,裁判容易,了事难。法官不仅要判是非,更要解心结。


那百分之一的调解希望,往往就藏在当事人某个细微的表情里,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努力。


一纸判决能划分权责,但一份倾注理解的调解,却能真正播下阳光,收获安宁 。